罗伯 沃德 (Rob Ward)

 
   

视觉的诗 — 罗伯 沃德 (Rob Ward) 的艺术

 
       
   


罗伯·沃德 1989 英国利兹

 
       
   

罗伯·沃德(RobWard)是一位丰富而多产的英国艺术家,在他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对关于形体、色彩、平面、空间等艺术本体上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建构了自己独特的视觉逻辑。他的作品意在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及其内外联系,具有抽象表现主义和极少主义的特征。沃德探索日常用品作为“物”的本质及意义,并表现出了对于“场域”的控制和营造能力,使自身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喜剧性。另外,他在潜意识中捕捉事物本质的方式,也导致了某种东方情趣和诗意。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总是将我的创作当成视觉的诗歌,我的时间过程,正是导向视觉机制与诗意的历程”。于沃德而言“画是诗歌,雕塑是小说”。

要想真正理解罗伯·沃德的艺术,让我们一起追溯他的教育经历和艺术实践的过程吧。

 
       
   
罗伯・沃德英国工作室里堆满了他在垃圾场、废旧厂房、街道等地捡来的物品
 
       
    教育与文化背景

罗伯·沃德(Rob Ward),1949年出生于英国诺丁汉。1969-73年就读于英国纽卡斯尔-泰恩(Newcastle-upon-Tyne)大学,这所大学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唯一一所提供美术荣誉学位的学校。沃德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直到大三,才选择主修雕塑,并确立以艺术为终身职业。1973-76年,他被推荐进入英国雷丁(Reading)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他又获得希腊和意大利政府奖学金,赴雅典技术工艺学院、罗马艺术学院继续深造(1975-76)。随后,他移居澳大利亚,在那工作生活5年后,于1982年返回英国,一直从事高校雕塑教育和艺术创作工作。

沃德是英国艺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设计、手工艺、纯艺术结合的教育方式回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模仿和复制,取而代之对敏感度、直觉力、解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对自然、有机物、数理及空间的学习。这些令他重新理解了艺术,他认为“艺术并不只是能力,而是如何很好地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他在学校期间就开始了对杜尚、布朗库西、乔治・莫兰迪等艺术家的研究,并表现出对哲学、心理学、文学尤其是诗歌的极大兴趣。

 
       
    艺术实践  
       
    七十年代早期作品

七十年代初期,沃德通过橡胶铸造“水溅”的形状来探讨纯粹的抽象。但他最终发现,抽象变得如此的主观,以至于无法抓住它。沃德对此并不满意,他觉得必须回到物品和事件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沃德受到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的影响。空间中的物体,必须考虑基座、平衡与比例、体积、以及与空间的相互作用。这成为沃德三十多年来不断创作和探索的核心。沃德在这时期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理解雕塑”。

"雕塑的唯一目的并非描绘或模仿,而是以一直存在却不曾显露的元素创造未知的世界"法国艺术家杜尚・维隆的话解构了沃德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两本著作《疯颠与文明》和《事物的秩序》使他意识到“精神颠狂状态可以成就一位艺术家”,于是他试图用新的方法和逻辑重新看待世界上的事物并将之引入作品中。

 
       
   
《泉》1975 混凝土石膏、蜡、桶
 
       
    沃德早期的作品就出现诸如桶、梯子、桌子、椅子、烛台等常见的物品。他将雕塑工具和材料转化为作品中的图像和形式,并于其承载着某种象征意义。比如“桶”,是日常创作中最为常用的装载工具,而在沃德心中则象征了最为普遍也是最为重要的事物。木头、石膏、蜡、石头、铜等材料的组合是沃德作品中常出现的形式,但他强调的是材料的原始状态而非加工后的状态,通过某些方式进行组合后表现材料的丰富, 以及它们内在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一个雕塑的故事》1975 木、石、蜡、铜、石膏、捡到的物品
 
       
    这个时期他通过《泉》、《雕塑家之泉》、《一个雕塑的故事》、《吻》等一系列作品对材料的本质、空间的本质和雕塑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解读。  
       
   
《吻》1975 蜡板、木、石膏、桶
 
       
    澳大利亚时期(1977-1983)  
   

澳大利亚的生活给沃德带来更多的感官刺激和经验。温暖的气候、海洋、沙滩、丰富的食物和朋友,这里的生活是如此自由和美好,但沃德从未放弃要在欧洲崭露头角的理想,更专注于对文化的思考。这个时期沃德尽管仍沿用相似材料创作,但在思考和排列组合上更趋完美,比早期作品更加流畅,体量也开始膨胀。

《静止的生活》(1979)是沃德在澳大利亚创作的第一件作品。许多现成的物品,如分鱼刀、雕塑家使用的木楔子、银片、球状棒、洒水壶、黑色十字架等被细心地安放在架子上,周围环绕着大大小小的铝片。这些铝片的表面绘有与现成物相对应的运动状态中的物品。因而,整个场景在静止中又创造出一种动态的感觉。

 
       
   
《静止的生活》1979 混合材料
 
       
   

这个时期,沃德开始狂热地收集如扇子、瓶子、烧瓶、锥子、装修工的锤子等等形状的物品。不知何故,这些形状上完整又具实用性的物品总是能引起他的共鸣,他们并不是象征性的,但却意义重大,对他的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沃德在这个时期的另外一个重要发展是发现了一种叫Kromecoat的陶瓷涂层纸。在这种纸面上,沃德使用针等工具、木炭和颜料在陶瓷涂层上创造出非常丰富的表面纹理,可以将画面向后拉伸出更广阔的空间。他一直使用这种纸作画。绘画成为他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常与雕塑一同组合出现。

 
       
   
《澳大利亚》1979 KC纸上石墨水彩
 
       
    英格兰和赫布登布里奇时期1983-1989  
    沃德作品大都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这期间,他经常奔波于英国东北部赫尔市学院和位于达灵顿的家,作品体量变小,鲜有大型作品,并且越来越多的投入绘画。1989年,沃德在英国利兹大学亨利・摩尔雕塑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个人“绘画(1977-87)与顿悟绘画与雕塑(1988-89)作品回顾展”,沃德在展览现场创作,并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沃德现场用铅、蜡和电线等材料创作了一件装置作品,这些材料在阳光下被软化,用沃德自己的话来说,他正在绘画“一个雕塑的整体构思”,这是一件以视觉诗歌的形式冻结瞬间的作品,作品名为《在屋顶上》,作品是短暂的,蜡在阳光下融化,铅也被氧化而消失。  
       
   
《在屋顶上》1989 铅、蜡、电线
 
       
    这次展览对绘画作品的回溯,让沃德在创作新的雕塑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  
       
   
《顿悟2 》1988 石、木、铜、钢、水
 
       
    九十年代1990s  
    沃德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克莱姆斯沃斯(Crimsworth)》系列绘画作品,灵感来自于他在住所附近的克莱姆斯沃斯散步时的感觉:在熟悉的景物中漫步,享受步履的速度和节奏所带来的诗意,一种视觉的诗。他每周画一张,更像是一种心中的风景,一种对于光和色彩的回忆。沃德将这些画看作是自己一次次冥想的过程,是使“自我”回归“自在”的过程,是对于纯粹感性的潜意识的表达。他这样说“我一直认为我在创作一种视觉诗歌。我喜欢美丽,我也喜欢诗歌。”  
       
   
《克莱姆斯沃的栅栏》1996 KC纸上丙烯
 
       
    沃德在《尤利西斯》中感受到:潜意识与日常琐碎的经验构成了更为真实的世界,一种在虚构的真实。《歌唱(Songs)》(1998)系列作品是抽象的画与具体物品的组合。这些物品大部分是似是而非的青铜铸造物,有些看起来像是一株植物,有些像一口钟或者一个铃铛,有些也许是梯子。物品中也包括木架、玻璃、羽毛等等。每张画和特定的物品组合代表了一首歌,反应了艺术家生活中的一个意义重大的人(他的亲人和朋友们)的特质。这种奇特的组合,通过真实与虚构建立了观察者与讲述者之间的对话,使得这些作品成为一个叙事文本或是一场舞台剧。  
       
   
《比利的歌》1998 KC纸上丙烯、铜
 
       
    2000年世纪之交  
    世纪之交是沃德创作多产时期。在这段期间,他出任利兹大学雕塑中心主任,且雄心勃勃地开始创作。他在英国,意大利,德国、中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参加委托创作和展览,促使他开始户外雕塑创作的实践。沃德于2000年获邀参加桂林愚自乐园国际雕塑创作营,开启他在中国的创作体验。  
       
   
《哲学雕塑》2000 不锈钢 桂林愚自乐园
 
       
   
《红》2005 不锈钢 桂林愚自乐园
 
       
   
《剧院》2004 花岗岩、不锈钢 台湾金宝山玫瑰园
 
       
   
《三朵花》2006 铸铜 上海月湖雕塑公园
 
       
   
绳子把戏》模型:沃德把从各处收集来的绳子、气球、呼啦圈、叶子、漏斗等物品排列组合,营造一个戏剧的场景。
 
       
   
《绳子把戏》2011 铸铜 上海月湖美术馆
 
       
   

沃德作品风格诙谐风趣,与放置的环境融为一体。下面这件铸铜作品《鸭子,皮革和钟》设置在德国古城魏布林根的一个小池塘里。魏布林根古城遍布教堂,城内教堂的钟声悠扬,这里的皮革产业久负盛名。因此,沃德创作了这样一件作品,顶部铃铛与教堂钟声呼应,水面上飘浮着几片皮革,作品时常引来戏水的鸭子。

 
       
   
《鸭子,皮革和钟》2004 铸铜 德国魏布林根
 
       
   

这段时期,仍可以看到他的青铜和木头作品,但最特别的还是他不锈钢和大理石作品。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是最早在雕塑上使用“镜面”的艺术家,在他看来,“镜面”将雕塑的重量和质感转化为一次无限的视觉实践,从而,即使不对作品形式进行再创造,也可以使其接近主题思想状态或本质。沃德这个时期的不锈钢作品有受到布朗库西的影响,但绝非全部。

高度抛光的反光表面是不锈钢雕塑的共同属性。这看似出于装饰需要,但实质上延续了他对于“雕塑及其所处环境关系”的探讨,他在作品中引入了颜色和图案元素,以及和观众的互动。

 
   
《房子》2004 不锈钢 台湾金宝山玫瑰园
 
       
   
《宫殿》2005 不锈钢 美国佛罗里达
 
       
   
《门》2007 不锈钢 英国伦敦
 
       
   
《小教堂》2010 不锈钢、大理石 上海月湖雕塑公园
 
   

 

 
   

2005年,沃德在意大利和德国举办了巡回个展《模型》,展出了三十件当时的新作品。作品标题暗含双关, 既指材料对象本身,也指沃德在其艺术生涯中,在工作和思考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抽象节奏。

模式本质上不仅是指为完成某事要做的一种设计或计划,也是指形式(或者是思想和过程)的重复排列和组织。对于这两种解释来说最重要的都是“关系”的概念:计划与现实形式的关系, 或者说在一个序列中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沃德的新作品主要是关于各种类型的关系,特别是方式的,空间的,情感的和想象的之间的关系。

 
       
   


《水塔》2003 铜

 
       
   
《天堂之门》2003-4 铜
 
   
 
   

《景观雕塑的3个概念》2004 铸铁、青铜、密度板、不锈钢

 
   

纵观沃德的艺术实践,我们发现他在不同时期探讨了媒介本身的物性特性,探讨了“物”所处的“场域”,强调了观众与物、空间形成的“剧场”或“场域”的关系,并试图赋予“场域”文学上的意义。在抽象的领域中,它们或向纯粹的感性靠拢,或者想存粹的理性趋近,矛盾而又统一地描绘了一个新的世界,如同视觉的诗歌。

 
       
       
       
       
       
       
       
       
       
       
       
       
     

 

copyright 2010-2011 shanghai sculpture park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余之乐实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 ICP备07017761号-1